齐国是西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,春秋中期以后齐国的田氏(陈氏)争取民众发展势力,经长期斗争于周安王十六年(前386)取代了姜齐。
春秋初,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,公子完逃到齐国,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(管理工匠的官),公子完就是齐国田氏(陈氏)的始祖。田氏在迁齐以后,与齐公室关系密切,得宠于齐。齐景公当政时(前547-前490),齐国国君对民众的盘剥苛重,达到民众收入的三分之二。而且刑法苛暴,受刖足(砍掉脚)的人很多。田氏却减轻对民众的剥削,争取民众,具体做法是向民众收税时用小斗收,减轻盘剥;民众借贷粮食时,用大斗贷出,解决民众的生活困难。原来齐国的量具是升、豆、区、釜、钟五种,从升到釜是四进位制,从釜到钟是十进制。田氏另外制作r一套家量,从升到釜是五进位制,从釜到钟仍为十进位制。这样,田氏家量就比齐国的公量大得多。田氏用小斗向农民收税(实物租),用大斗贷出,这对民众是有利的。因此,民众纷纷逃到田氏那里,“归之如流水。田氏控制的劳动力越来越多,势力越来越大.这样,以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与以齐公室为代表的倡势力矛盾尖锐,频频发生斗争,主要有以下三次:
第一次是前532年夏天HI氏联合鲍氏与III与族栾氏、高氏的斗争,当时有人告诉田、鲍说栾氏、高氏要攻打什I、鲍,乂吿诉栾、髙两家说田、鲍要消灭你们。田、鲍两家做好战争准备时,栾施和高强却正喝酒并无打仗的样子。田、鲍两家乘其不备发动进攻。
栾、高两家想把国君控制在手里,販兵攻打国君住的宫门。双方军队在稷门外大战,栾、高战败。国人乘胜追赶栾、高,在鹿门又打败他们。栾施、高强逃往鲁国。这次斗争后,田桓子对国中贫困孤寡者发给粮食,势力更加强大。
第二次斗争发生于前489年,是在田桓子的儿子田乞与鲍氏联合大夫们同贵族高张、国夏之间进行的。齐景公临死时立不得人心的公子荼为太子,托孤给高张、国夏,驱逐群公子。田乞伪装着对高张、国夏很恭顺,与他们同车上朝,好像是他们的卫士。背后却告诉大夫们说高、国根本不听诸位的意见,诸大夫就议论要赶走高、国。田乞又对他们说要早点想办法,犹豫不决是下策。当着高、国的面又说诸大夫的坏话:他们像虎狼,我在你们身边,随时想杀我。田乞把双方都鼓动起来了。前489年田乞等人带领甲士攻入君主宫内,高张、国夏赶快带着军队往救,双方军队在街道上打了一仗,高、国战败,国人乘胜追击,国夏逃奔莒国,高张等人逃往鲁国。田乞派人到鲁国接回公子阳生,立他为国君,就是齐悼公。此后,田乞为相,掌握了齐国的实权。
第三次斗争发生于前481年,是田乞的儿子田常(即田恒,田成子)与监止的斗争。齐悼公即位四年,鲍氏杀悼公,立悼公子壬为齐君,是为齐简公。齐简公信任监止,让他执掌齐国政权。齐大夫御鞅对简公说:田常、监止不能并立,君主应选择一个。齐简公没有听御鞅的话。田氏的一个族人田豹当了监止的家臣,监止对他很信任,对他说:我把田氏全部赶走.
你来替他们,如何?田豹回答说:我虽也姓田,但和他们很疏远,他们中不听话的才几个,何必全部赶走呢?田豹在暗地里却把这一消息告知了田氏。田氏知道这一消息后,以田常为首的兄弟八人分乘四辆战车去宫中劫持简公。监止见田氏劫持了国君,率领徒属进攻宫中的大门、小门,未攻进,监止失去了国君的支持,国内的人又都支持田氏,只得岀走,途中又迷失道路,进入田氏的封地丰丘。被丰丘人捉住,后被杀死。打败监止后,田常又逮捕了简公,齐简公这时才后悔没有听御鞅的话。过了两个月,田常在舒州(江苏徐州)杀死简公,立简公弟鹫为齐君,是为平公。田常为相,掌握齐国的大权。为巩固统治,田常又采取了f些有力的措施:一、消灭齐国的旧势力,把鲍氏、晏氏、监止及有势力的公族全部杀掉,安排田氏兄弟和同族人做都邑大夫,从上到下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。二、扩大封地,把安平(山东临淄东)以东至琅邪(山东诸城南)的地区划为自己的封地,其面积超过齐国国君所占的土地。三、同晋国韩、赵、魏三家结约,互相支持。齐国原来占据的鲁、卫两国的土地,归还原主。田常死后,他的儿子襄子(田盘)又进一步扩大势力。田常的曾孙田和托三晋向周天子请求封田氏为诸侯,前387年经周安王认可,田氏正式列为诸侯,姜姓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所取代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