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中期,魏、齐、韩、赵、燕、中山、秦等国先后称王。
平王东迁,周朝衰微。春秋初期,楚国首先称王。
战国中期后,其他诸侯国也相继称王。战国时,最早称王的是魏国。魏惠王时,魏仍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,一度攻陷赵都邯郸,要伐秦。商鞅对秦孝公说让他去见魏王,他有计败魏。商鞅见到魏王说,图王业不能只让宋、卫、邹、鲁这些小国听从,要伐齐、楚、燕、赵。劝魏王行王服,伐齐、楚。听了商鞅的话,魏惠王就建王宫、造王车、穿王衣,称夏王。前344年,魏率领12个诸侯国朝见周天子,发起、主持了在逢泽(河南开封东南)的诸侯盟会,秦派公子少官参加。在这次盟会上,魏国称王,引起各国反对。齐、楚两国为此十分愤怒,渚侯都附和齐、楚两国。魏毕竟是强国,虽遭各国反对,仍称王,各国也无可奈何。商鞅怂恿魏称王就是要把各国攻击目标引向魏国,解除魏国对秦的威胁.魏国果然中计。
经桂陵之战、马陵之战,魏大为削弱。魏王要报仇,想和齐国决战。惠施对他说:如今国家弱,没有力量,不能决战。不如变服(不穿王服)表示屈节朝见齐君,让齐称王,楚王必然会迁怒齐君,魏王感到这个办法好。前334年,魏王约请齐王在齐国徐州(山东滕县东南)相会,这是有名的魏齐“会徐州相王”,即魏王和齐王互相承认为王。魏已称王,实际上是魏国承认齐国为王。魏王变服折节,对齐委曲求全,说明当时齐国力量的强大。惠施用称王作诱饵,让别国反对齐国称王。果然,齐国称王引起了楚国的反对。前333年,楚威王亲自统兵攻徐州,打败了齐将申缚。
魏齐徐州相王后的第九年,前325年,秦、韩两国也相继称王。除楚国外,魏、齐、秦几个力量强大的国家都已称王。韩国因经过韩昭侯、申不害治理,国力比赵、燕强,所以比燕、赵先称王。又过了两年,前323年,秦国派张仪和齐、楚两国大臣在房桑(江苏沛县西南)相会。魏国公孙衍为对抗秦、齐、楚的联合,发起“五国相王”。五国是韩、赵、魏、燕、中山。“五国相王”就是参加的五国互相承认称王。这样,赵、燕、中山从这年起也称了王。魏国发起“五国相王”,是为用这种办法组织联合阵线。燕国虽大,但力量小,中山是小国别国看不起,这时也利用“五国相王”的机会称了王。
最先称王的楚国,楚国最早被周王室封为子爵,随着楚国的不断强大,楚国国君对自己的爵位越来越不满意。公元前704年,楚国国君熊通征伐随国的时候,让随侯(随国国君)上书周王,让其提高自己的爵位,随侯畏惧楚国国力,只得照办。后来周王认为楚国无功不同意加爵,熊通闻讯大怒说:“王不加位,我自尊耳”,于是从此自立称王,史称“楚武王”。
公元前586年,吴国国君吴侯去齐去世,寿梦继位。寿梦在位期间,在晋国的扶持下,吴国迅速强大,开始与楚国争霸,于是寿梦效仿楚国开始自称吴王,史称“吴王寿梦”。
公元前538年,越国国君越侯夫谭去世,允常继任。允常在位时期,开疆拓土,越国逐渐强大,开始与吴国争霸,于是允常效仿吴楚开始自称越王。史称“越王允常”。
公元前334年,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,互相承认对方为王,史称“徐州相王”。当时的背景是变法强大后的魏国凭借其超强实力在中原横冲直撞,魏惠王在位时,魏国分别征讨赵国和韩国,不料两次都被齐威王成功援救(历史上称为“桂陵之战”和“马陵之战”),魏国损失惨重。魏惠王不得不采纳魏相惠施的建议与齐国妥协,尊齐威王为“王”,而齐威王也不敢独享“王”号,同样尊魏惠王为“王”,史称“徐州相王”。
公元前325年,秦国国君嬴驷在位时,秦国对魏国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,雄心勃勃的嬴驷也效仿齐国、魏国,正式称王,史称“秦惠文王”。之后秦惠文王北扫义渠,西平巴蜀,东出函谷,南下商於,秦国声威大增。
公元前323年,随着秦、齐、楚的不断强大,魏惠王为了联合他国对抗这三个大国的连横,采用魏将公孙衍的合纵建议,发起魏国与韩、赵、燕、中山国的“五国相王”(五个国家互相承认对方国君的王位)。
公元前318年,宋国称王,其它的少数民族小国都在此前后纷纷称王,比如林胡王、楼烦王、义渠王等等。
当时称王,要有实力做后盾。实力不够,要靠大国扶植,不然无法称王。齐反对中山称王,齐国说:同中山并称王,是莫大的侮辱,愿和大国一起伐中山,不许它称王。中山王害怕,与大臣张登商量了一个办法,让张登带重金拜见齐国权臣田婴,田婴答应让中山称王。张登又对赵、魏说,齐国本来反对中山称王,现在又许中山称王,是因齐国想用中山的军队攻魏的河东。这样,赵、魏对齐愈加反感,就更加支持中山称王。齐国还对中山“闭关不通”,说中山是小国,不配称王。齐国还打算割平邑地方给燕、赵,联合燕、赵,攻中山。燕、赵则认为,这是齐国离间燕、赵与中山关系,把中山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,于是燕、赵坚决支持中山称王。中山国在魏、赵、燕的支持下,经过和齐国的斗争,终于称王。前322年,战国时的七个大国,除了楚国春秋时已称王外,其余六国也都称王。前318年,宋国也自立为王。这就是说除七个强国称王外,中山、宋这样的小国也称了王。
称王是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,以前是周天子才能称王,现在诸侯争着称王,说明他们眼中没有周天子,同时称王也表示要高于而决不低于别的诸候国.
魏、齐“会徐州相王”后,这两大国就以两大霸主自居。现在,各大国都称了王,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兼并战争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