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末期越国美人:郑旦生平简介 与西施有“浣纱双姝”之称

泰缘降 2022年3月7日13:37:09春秋评论1,018阅读模式

  郑旦,春秋末期越国美人。出生于越国苎萝村(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),居浣纱溪东。美艳绝伦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  越王勾践自吴归越,卧薪尝胆,誓灭吴国。郑旦与西施同被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,在越教授以礼仪,习以歌舞,用以迷惑吴王夫差。郑旦精通舞技,容貌堪比西施,与西施有“浣纱双姝”之称。

春秋末期越国美人:郑旦生平简介 与西施有“浣纱双姝”之称

  人物生平

  郑旦为越国美女,是历史上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刚烈女子,与西施同处于春秋时期。郑旦好剑,性格刚烈。但多年来,西施成了广为人知的“古代四大美女之首”,而郑旦呢,倒是默默无闻,不为人知。

  约在公元前490年,郑旦与西施一同被越王勾践选中,教以礼仪,习以歌舞,献吴王为妃,以迷惑吴王夫差,离间其君臣关系。她们临危受命,忍辱负重,以身许国,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。公元前473年,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,灭掉了吴国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与西施和郑旦的牺牲奉献是分不开的。

  现今浙江诸暨鸬鹚湾村仍以郑姓为主,村北临江建有“郑旦亭”,以纪念这位爱国女子。

  交友西施

  郑旦一直想和西施做好朋友,所以到处说她是美女,因为西施常常自卑,所以郑旦总是鼓励她要自信起来。

  西施说自己脚大,郑旦就帮她做长裙。西施说自己脸小,郑旦就让她照湖面,说水里的鱼看到她的美而发现自己脸小就逃走了。西施说自己的眼睛不如郑旦大,郑旦就拉西施去照井水,说两个人的眼睛在水中看上去就像四条鱼,鱼不是身体长就好看的,好比眼睛不是大就算美的。

  终于西施克服了自卑成了美女,愿意做郑旦的朋友了。

  默默无名

  诸暨坊间,普遍认为郑旦长得比西施还要漂亮,在人们的心目中,西施与郑旦是密不可分的两大美女。

  郑旦的名气为何没有西施响亮?

  因为“四大美女”都是她这样的人夸出来的,由于美女找不到朋友,所以夸出来的美女更有名气。

  自古江南多佳丽,但产生过历史影响的不是很多,有必要进行收集整理,像郑旦这样的爱国女子即使放在今天,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。历史文化如果没有人物进行串联,就是僵化和教条的东西。为此,他建议评选浙江古代四大美女,而他自己心目中的浙江古代四大美女除西施、郑旦外,还有大乔和小乔(一说为浙江义乌人)。

春秋末期越国美人:郑旦生平简介 与西施有“浣纱双姝”之称

  郑旦之死

  郑旦与西施,是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一对美女。她们来自同乡同村,入吴的职责相等,但郑旦的命运没有西施好。就连她的死,也始终是个谜。后人关于郑旦之死,有多种文学的联想。

  史书记载,吴王夫差见西施、郑旦大悦,收西施于姑苏台,收郑旦于吴宫。后郑旦“郁郁不得志,经年而死,夫差哀之,葬于黄茅山”,史官称,郑旦之死,乃“妒西施之宠”。

  台湾柏杨先生在他的《皇后之死》一书中这样写道——两位美女没有辜负她们所受的长期严格训练,进宫后不久,就把吴王宫的其他得宠的漂亮小姐,统统挤掉;把吴夫差先生吃的死脱。不过,两位美女之间,西施与郑旦,美貌相同,生活背景相同,所受的教育相同,可以说没有一样不相同。可是,在吴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里,却有了差异,大概西施女士的调调正适合他的调调,他就也特别宠爱西施。

  相形之下,郑旦女士就感觉到寂寞,美丽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受到冷落,过了一年,她竟忧郁而终。吴夫差先生难过了一阵,把她安葬在黄茅山,立庙祭祀。呜呼,郑旦女士这种下场,使人疑问丛生,可能两位同是越国的美女发生内斗。然而,无论如何,西施女士名传千古,而郑旦女士却与草木同朽,默默无闻……然而,距郑旦女士之死,已两千四百年矣,仅此一见,又流传不广,哀哉。

 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泰缘降
春秋

西施是哪个朝代的人?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

  历史上著名美女西施是哪个朝代的人?西施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,是越国人。说到具体的那里人,西施是今浙江诸暨苎萝村人。西施,名夷光,又称西子。西施与王昭君、貂蝉、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,其中西施居...
春秋

春秋五霸: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?

    西周的灭亡让历史进入了东周,东周经周平王东迁后,周室渐渐衰落,首先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,害死幽王,申侯拥立平王,使平王有弑父之嫌,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,...
春秋

春秋战国谁最聪明?是鬼谷子还是老子

  春秋战国经历近550年,春秋300年是奴隶社会瓦解,战国250年是封建社会兴起,550年间近550个国家兴亡,象孔子那么伟大的人物近百人,但是没有文字保存。   在中国思想史上,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...
春秋

中国的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

  “告老还乡”是古代一种退休制度。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,回到家乡。这种制度始于我过的春秋时期形成于汉朝,发展在唐朝到了宋朝才开始慢慢的完善,经过几千年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